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 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 37号)精神,按照《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省职成教(2016) 16号)要求,按照《中捷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保证学校“建立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和完善“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推动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的需要结合机电工程系的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依据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依据中捷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按照学校“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促进机电工程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机电工程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系部是学校实施任务的基础单位,系部的工作主线是教学教务和学生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向上对接着招生,向下对接着就业。以诊改为切入点,按照学校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目标链、标准链,构建全要素网络化、具有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系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机制,逐步形成现代质量文化,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特色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以学校“三个基本”为工作方向,积极开展落实诊改工作。以提高系部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建立基于目标标准体系的8字质量改进螺旋运行机制,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实现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自我诊断与改进,实现基本办学方向正确、教学基本管理规范,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构建中等职业学校系部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系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二)主要工作
1.培训学习,形成诊改意识
配合学校对全系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培训,编制应知学习材料,对诊改相关问题进行通俗的解读,使教师认识到每个人都是诊改的主体,一切工作围绕系部的质量目标,形成问题导向意识,将教学诊改融入于日常工作中,强化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在诊断与改进的过程中让师生不断成长和发展,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以考促学,按照学校的培训内容,分次分批对教学诊改内容进行考试;以比促学,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诊改内容的经验分享会;以查促学,分教研组进行教学诊改内容随机抽查。
2.梳理制度,强化治理机制
对系部原有的管理制度重新梳理,构建诊改质量保证管理制度体系,整理修订系部在教学、学生、财物、安全、教研和实训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制定诊改工作专项制度,并将教学诊改的项目、要素与质量体系文件相融合。将诊断项目、诊断要素、诊断点融入到工作计划中,使诊断要素的工作要求、诊断点的物化体现成为规划和计划的主要内容。明确检查部门、时间、标准、流程和处置步骤,检查时间为一个月。依据“ 8字型”质量改螺旋的工作思路,修订现有制度流程,进一步明确诊断的周期和方法,以及改进的时限和效果。通过完善制度,推进诊改运行,形成常态化的质量保证的机制 。
3.完善规划,构建目标体系
依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完善机电工程系十三五规划,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班主任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校企合作等内容。
依据诊改目标制定和实施教学工作诊改规划,包括提升教育质量的总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生发展规划等内容,制定分年度规划和年度阶段性目标,规划目标要可操作和可检验。
4.制定标准,构建标准体系
按照“五纵五横质量保证框架”,建设各个主体的诊改标准。对照《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和99个诊断点,明确诊断点目标要求,结合系部的实际情况,挖掘完善诊断点,建立符合系部实际的诊断标准,并依据校本诊断标准开展自我诊断,补齐短板和漏洞,持续改进。
系部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实验实训及其管 理事项所使用和制定的标准,重点是指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常规工作质量标准两大类。
5.搭建数据平台,为动态诊改提供动力支撑
配合学校搭建本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满足数据采集分析工作的运行需求;新增或升级原有业务系统,满足数据系统从业务系统实时自动采集、分析挖掘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建设平台数据采集和管理队伍,富有开发意识和创新精神,科学分析数据,形成诊改报告,有效实现诊改工作的融合对接,保证教学诊改工作的实施。
6.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系部“8”字螺旋机制,完善系部的质量目标;建立质量预警机制,与教学工作诊改相融合,构建全覆盖、具有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建立质量报告反馈机制,加强监督工作,从而实现以制度、程序和规范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进行重新梳理,将教学诊改融入其中,明确组织运行、控制有效。
三、运行诊改
(一)诊断与改进制度与机制建设
1.梳理组织架构,明确职责
系部诊改核心,明确职能分工,团结合作。系部诊改小组设在系部,系部教学主任和学管主任组长,系部干事任诊改秘书,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系部教学主任负责教务教学工作,系部学管主任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由诊改小组落实诊改工作。
明确在诊改工作中的归属,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确保组织框架合理,保障诊改工作切实有效。
2.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
在原管理制度基础上,制定规划编制、标准制定、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与修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考核反馈、质量分析报告等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
3.建立系部8字螺旋机制
“8字螺旋”是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所谓静螺旋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其中,诊断与改进在实施完成后进行,而主体因诊断、激励产生学习动力和创新活力,引发知识创新,形成自“目标”开始的、比较全面和深刻的改进方案。
而所谓动螺旋指的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跟进调控、改进的过程,一般不涉及目标、标准的调整。
两个螺旋相交于“计划-组织-实施”环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联互动、缺一不可。此外,尽管两个螺旋都处于持续运动的状态,但相对而言,动螺旋的运转速度明显快于静螺旋,因此分别简称为“动螺旋”与“静螺旋”。“8字螺旋”既重视对“完成时”诊改,也重视对“进行时”诊改。其中,“完成时”诊改旨在引发知识创新,“进行时”诊改旨在实现实时调控,须借力于网络信息技术。
根据建设--诊断--改进的工作思路,确定各项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流程,构建自主诊改运行机制,即:规划目标--制定标准--年度实施--执行报告--生成系部自我诊断、提交诊改报告--反馈复核结论和改进建议--复核结论应用(绩效考核、校内通报)。通过反复循环,持续改进提高,直至达到既定目标。
4.建立质量报告反馈机制
配合学校建立系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系部--教研组—教师三层级的质量分析、报告、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反馈实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诊断结果与改进建议。制定质量分析与报告制度,明确报告发布的频次、内容、要求。编制系部自诊报告,全体师生开放,接受大家的监督。
5.建立质量预警机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对系部重点项目及重要诊断点进行预警。根据预警反馈数据,指挥决策系统及时做出工作任务和实施进度调整,确保工作质量。
(二)系部层面,
1.明确目标,建立系部自诊自改制度
系部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二级层面,是学校教学诊改的核心环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基于质量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制度,组织保证、流程落实,形成螺旋上升的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运行机制,使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2.教学和学管为抓手,运行诊改工作机制
根据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以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为系部教学诊改的两个抓手,积极开展教学诊改。在诊断工作中,明确目标标准,将实际工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在改进工作中,针对诊断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在后续工作中落实改进,并通过质量改进8字螺旋的有效运转,不断总结提升。
3.完善内部质量保证,推进诊改运行实施
对系部运行多年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升级换代,形成科学的目标管理系统、完善的制度规范。通过内部诊断、管理评审、阶段自诊等,有效运行学诊改机制,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三)专业层面
1.细化标准,精准建设
通过调研,每年进行专业设置研讨,明确调整结果。依据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明确程序和调整条件。各专业每年进行一次市场需求调研、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和基于数据分析的专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依据。基于数据分析,实施专业考核性诊改。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时采集专业运行动态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检测专业建设、课堂教学质量状态,及时反馈,为撰写专业质量年度报告提供数据支撑。此外,通过信息化平台,邀请企业用人单位、学生与家长等对专业进行多元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专业考核性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 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建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题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建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普遍开展相应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
2.专人考核,结果明确
专业建设考核是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组织实施。评价从专业学生数、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满意度、信息化课程数、新教法普及率、企业匹配度、校本教材数、活页式教材数、教学资源数等方面进行。
(四)课程层面
1.明确目标,规范标准
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各专业编制课程建设方案,落实课程的年度建设任务,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举措和预期效果。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和指导,对照目标检验课程建设完成情况,促进实现预期目标。通过市场需求调研,对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诊改。修订课程标准,并依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要求对课程实施效果开展考核性诊断。
通过对各专业课程体系梳理调整,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不同类型课程大类建设子规划--各门课程年度建设计划,形成课程 建设的规划链,对课程建设总体目标进行仸 务分解。课程建设计划--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实施计划的顸序进行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按照课程开设--教学实施--在线检测的步骤进行课程的组细实施;通过质量分析--过程诊断--预警及反馈实现课程建设诊断与改进建设目标。
2.组长负责,考核细致
课程开发的考核是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成绩及格率、学生喜欢程度、课件保有量和匹配度、新教法普及率、课堂教学信息化程度、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比例、文化课情景化教学比例、校本开发程度。
(五)教师层面
1.完善双链,激发内动力
完善教师发展标准,系统设计激励机制。依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子规划,各专业编制师资队伍建设年目标体系,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各教师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和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将计划完成情况与绩效挂钩。运用信息化平台,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动力。教师把自己的各项成果上传平台,不仅将看到自身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还会看到该阶段各专业、全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实现的平均情况、最好情况,以及各个阶段教师的平均情况和最好情况。激发各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动力和教师个体自身发展的动力。
2.细化考核,明确结果
教师方面的考核是从日常教学、教学研究、班级管理三方面进行。日常教学满分为100分,折合为60分记入教师年度考核,包括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学生评价等方面。教学研究主要考察教师在各类比赛、论文期刊、课题研究、学生技能比赛等方面,折合为20分计入教师年度考核。班级管理主要是以“班主任十项指标”进行考核,折合为20分而计入教师年度考核。
(六)学生层面
1.多管齐下,多方平面
按照《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精神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建立健全学生发展质量保证长效机制,制定学校育人规划和学生发展质量标准,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载体,以学生技能大赛为平台,以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抓手,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环境”的育人新格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育人环境保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多面考核,提升“德、智、体、美、劳”
学生层面考核,通过学生行为量化和学业考核,完成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考查。“德”通过学生的日常量化,对学生在教学区、住宿区、食堂、操场的日常行为进行考核,以学校的“八不准”作为学生行为的红线。“智”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专业技能考核进行评定。“体”学校以军事化管理为学生管理特色,通过学生军训、队列动作,结合体质测试进行评价。“美”学校开设有美术、音乐等课程,有多姿多彩的学生社团,通过公共艺术类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完成对学生美育的培养和考核。“劳”学校以军事化管理为依托,通过宿舍内务卫生、卫生区卫生、公共区域值周,进行啊“劳”的考核,同时学校专门开设了劳动课程。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
机电工程系根据任务分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诊改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诊改工作运行机制。制定支持政策,从经费、人员和设施设备等方面对诊改工作给予保障。
2.有序推进
机电工程系按照报备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开展工作。实施过程中如有调整,需及时说明。突发重大教学事故的专业,当年诊断复核结论认定为“异常”。
3.强化监督
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对诊改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学校在“教学诊断与改进大数据与智能诊断平台”及时公布教学工作诊改相关政策文件、复核专家组成员名单、专业自我诊改报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以及复核结论等信息,接受全校教职员工监督。
4.严肃纪律
机电工程系诊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增强质量意识、培育质量文化,严格教学纪律,严守质量标准,不弄虛作假,对违反学校有关规定将追究责任。
附件:
中捷职业技术学校部门工作自我诊改情况报告表
(部门、系部) 年 月自我诊改情况报告表(1)
诊断项目 | 诊断要素 | 自我诊断意见 | 诊改措施 | 诊改效果 |
德育管理 | 1.制定本系学生教育的阶段性计划。 | |||
2.一、二年级军训工作 | ||||
3.安全月教育整顿活动 | ||||
4.统计假期失学情况 | ||||
5.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 ||||
6.班主任管理工作 | ||||
7.每月一星工作 | ||||
教学管理 | 1.部门推进教学诊改工作 | |||
2.课程安排与教师安排工作 | ||||
3.教师业务抽查 | ||||
4.调整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布局,增加实践课 | ||||
5.启动本系市级课题研究工作 | ||||
6.汽车、钳工省级技能大赛备赛 | ||||
7. 教师培训 | ||||
学生活动 | 1.全系文化建设 | |||
2.班级文化评比 | ||||
3.学生教育大会会议布置 | ||||
实习工作 | 1.安排跟岗实习工作 | |||
2.实习生日常管理 | ||||
综合诊断结论 | ||||
改进工作建议 |
中捷职业技术学校部门工作自我诊改情况报告表
(部门、系部) 年 月自我诊改情况报告表(2)
诊断项目 | 诊断要素 | 自我诊断意见 | 诊改措施 | 诊改效果 |
德育管理 | 1.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勤握手教育活动 | |||
2.“一封家信”、“一句问候,一个拥抱”后期教育活动 | ||||
3.班主任与宿管老师交流活动 | ||||
4.春季运动会动员工作 | ||||
5.评选每月一星 | ||||
6.班主任管理工作 | ||||
教学管理 | 1.部门推进教学诊改工作 | |||
2. 新入职的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 ||||
3. 汽车、机电两专业进行教学整改 | ||||
4. 开展好“师徒”帮带活动 | ||||
5. 实训项目指导书完成。 | ||||
6. 学生问卷调查 | ||||
7. 教师业务抽查 | ||||
学生活动 | 1. 学生才艺大赛 | |||
2. 嘉懿大讲堂 | ||||
实习工作 | 1.实习生跟踪 | |||
2.实习生日常管理 | ||||
综合诊断结论 | ||||
改进工作建议 |
中捷职业技术学校部门工作自我诊改情况报告表
(部门、系部) 年 月自我诊改情况报告表(3)
诊断项目 | 诊断要素 | 自我诊断意见 | 诊改措施 | 诊改效果 |
德育管理 | 1. 开展好职教周活动 | |||
2.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 ||||
3. 红线教育、进取心和成长创业教育 | ||||
4. 评选每月一星 | ||||
5.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 ||||
6.班主任管理工作 | ||||
7.做好财务清查工作 | ||||
教学管理 | 1.部门推进教学诊改工作 | |||
2. 展“讲课、评课”专项教研活动 | ||||
3. 教师培训 | ||||
4.调查问卷汇总。 | ||||
5.学生座谈会。 | ||||
6.统计好月工作量 | ||||
学生活动 | 1.社团风采展 | 。 | ||
2.嘉懿大讲堂 | ||||
3.班级文化评比 | ||||
实习工作 | 走访实习单位,了解学生情况。 | |||
综合诊断结论 | ||||
改进工作建议 |
中捷职业技术学校部门工作自我诊改情况报告表
(部门、系部) 年 月自我诊改情况报告表(4)
诊断项目 | 诊断要素 | 自我诊断意见 | 诊改措施 | 诊改效果 |
德育管理 | 1.进行本学期最后一次财务清查 | |||
2.做好分类考评工作。 | ||||
3.做好学生假期安全教育 | ||||
4.加强防溺水专项安全教育 | ||||
5.做好学生评优评先工作 | ||||
6.班主任考评工作 | ||||
7.每月一星工作 | ||||
教学管理 | 1.部门推进教学诊改工作 | |||
2.修订每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汇编成册 | ||||
3.学生问卷调查 | ||||
4.教师教学考评 | ||||
5.复习课安排工作 | ||||
6.期末考务工作 | ||||
7. 期末工作交流 | ||||
材料归档 | 1.德育相关材料汇总 | |||
2.教学相关资料汇总 | ||||
3.考评数据汇总 | ||||
实习工作 | 走访实习企业,了解学生情况 | |||
综合诊断结论 | ||||
改进工作建议 |
学年 学期教师自诊表
姓名: 任教学科:
业务学习 | 参加培训及学习情况 | |
业务学习情况 | ||
企业实践 | ||
教研成果 | ||
课题、论文、论著、 | ||
获奖及荣誉情况 | ||
教学工作自诊(从业务水平、学习培训、课堂教学、教学创新等几方面进行诊断) | 教学工作改进措施 | |
需要上级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 |
学年课程开发自诊表
系部: 课程:
开发情况 | 教学团队 | |
教学过程 | ||
教学资源 | ||
课程建设 | ||
实践教学 | ||
教学条件 | ||
开发工作自诊 | 开发工作改进措施 | |
需要上级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 |
学年专业建设自诊表
系部: 专业:
建设情况 | 教师队伍 | |
人才培养效果 | ||
校企合作 | ||
专业规模 | ||
教学、实训实践 | ||
教学成果 | ||
建设工作自诊 | 建设工作改进措施 | |
需要上级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 |
学年学生发展自诊表
班级: 学生:
发展情况 | 思想品德 | |
学习能力 | ||
身体素质 | ||
美育欣赏 | ||
实践能力 | ||
获得奖励 | ||
发展工作自诊 | 发展工作改进措施 | |
需要上级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 |
专业建设诊断点
诊断内容 | 诊断项目名称 | 诊断统计数据 | 分值权重 | 采集频度 | 数值 | 自诊描述 | 问题与改进 |
课堂教学质量 | 已建成课程标准比例 | 100% | 3 | 每学期 | |||
80%-90% | 2 | ||||||
80%以下 | 1 | ||||||
学生满意课程数均值 | 90分及以上 | 3 | |||||
80至90分 | 2 | ||||||
80分以下 | 1 | ||||||
师资队伍建设 | 专业对口教师占比 | 100% | 3 | ||||
80%-90% | 2 | ||||||
80%以下 | 1 | ||||||
副高级及以上教师占比 | 25% | 3 | |||||
10%-25% | 2 | ||||||
10%以下 | 1 | ||||||
双师占比 | 50% | 3 | |||||
30%-50% | 2 | ||||||
30%以下 | 1 | ||||||
名师数量占比 | 25% | 3 | |||||
10%-25% | 2 | ||||||
10%以下 | 1 | ||||||
获得校级荣誉人数 | 3人次及以上 | 3 | |||||
2人次 | 2 | ||||||
1人次 | 2 | ||||||
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数 | 3人次及以上 | 3 | |||||
2人次 | 2 | ||||||
1人次 | 1 | ||||||
期刊论文数 | 3篇及以上 | 3 | |||||
2篇 | 2 | ||||||
1篇 | 1 | ||||||
专任教师企业实践人均天数 | 10天及以上 | 3 | |||||
5天至10天 | 2 | ||||||
5天以下 | 1 | ||||||
师生比 | 1:20 | 2 | |||||
不足1:20 | 1 | ||||||
校内专任教师占比 | 60%及以上 | 3 | |||||
50%-60% | 2 | ||||||
低于50% | 1 | ||||||
人才培养质量 | 技能证书获取率 | 90%及以上 | 3 | ||||
70%到90% | 2 | ||||||
70%以下 | 1 | ||||||
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总数 | 3*总数 | 3 | |||||
市级技能大赛获奖总数 | 2*总数 | 2 | |||||
校级技能大赛获奖总数 | 1*总数 | 1 | |||||
就业率 | 100% | 3 | 每学年 | ||||
90-95% | 2 | ||||||
90%以下 | 1 | ||||||
专业对口率 | 80% | 3 | |||||
60-80% | 2 | ||||||
60%以下 | 1 |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100% | 3 | |||||
80%及以上 | 2 | ||||||
80%以下 | 1 | ||||||
实训室建设与使用 | 生均校内教学、实训总值 | 高于每人4000元 | 2 | 每学期 | |||
高于每人3000元 | 1 | ||||||
校内实训室利用率 | 90%及以上 | 2 | |||||
70%到90% | 1 | ||||||
校企合作 | 合作企业数量 | 5个及以上 | 3 | ||||
3-5个 | 2 | ||||||
3个以下 | 1 | ||||||
合作企业接收跟岗实习人数占比 | 90%及以上 | 3 | 每学年 | ||||
70%到90% | 2 | ||||||
70%以下 | 1 | ||||||
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 | 90%及以上 | 3 | |||||
70%到90% | 2 | ||||||
70%以下 | 1 |
教师发展诊断点
诊断点 | 权重分配 | 采集频度 | 数值 | 自诊描述 | 存在问题与改进 | |
职称 | 正高级 | 4 | 每学期 | |||
副高级 | 3 | |||||
中级 | 2 | |||||
初级 | 1 | |||||
学历 | 研究生及以上 | 3 | 每学期 | |||
本科 | 2 | |||||
专科及以下 | 1 | |||||
教师资格证 | 中职(高中) | 2 | 每学期 | |||
无 | 0 | |||||
双师资格 | 是 | 1 | 每学期 | |||
否 | 0 | |||||
获得荣誉 | 国家级 | 4 | 每学期 | |||
省级 | 3 | |||||
市区级 | 2 | |||||
校级 | 1 | |||||
教学比赛 | 国家级 | 4 | 每学期 | |||
省级 | 3 | |||||
市区级 | 2 | |||||
校级 | 1 | |||||
出勤情况 | 出勤率95%以上 | 2 | 每学期 | |||
出勤率90%-95%以下 | 1 | |||||
出勤率90%以下 | 0 | |||||
师德 | 合格 | 1 | 每学期 | |||
不合格 | 0 | |||||
承担课程数(门) | 3门及以上 | 3 | 每学期 | |||
2门 | 2 | |||||
1门 | 1 | |||||
授课头数 | 3头及以上 | 2 | 每学期 | |||
2头 | 1 | |||||
课时量 | 14节/周以上 | 3 | 每学期 | |||
14节/周 | 2 | |||||
14节/周以下 | 1 | |||||
班主任 | 是 | 2 | 每学期 | |||
否 | 0 | |||||
论文(近3年) | 核心期刊 | 3 | 每学期 | |||
国家级期刊 | 2 | |||||
省级期刊 | 1 | |||||
教材编写(近5年) | 对外出版发行 | 2 | 每学期 | |||
校本教材 | 1 | |||||
课题 | 国家级 | 4 | 每学期 | |||
省级 | 3 | |||||
市级 | 2 | |||||
技能大赛指导 | 国家级 | 4 | 每学期 | |||
省级 | 3 | |||||
市级 | 2 | |||||
校级 | 1 | |||||
教师年度考核 | 优秀 | 2 | 每学期 | |||
合格 | 1 | |||||
担任“青蓝工程”师傅 | 是 | 1 | 每学期 | |||
否 | 0 |
课程开发诊断点
诊断点 | 权重分配 | 采集频度 | 数值 | 自诊描述 | 存在问题与改进 | |
基本情况 | 课程类型 | 10 | 每学期 | |||
是否校企合作开发 | ||||||
是否校内精品课程 | ||||||
课程团队 | 任课教师数 | 20 | 每学期 | |||
任课教师名师占比 | ||||||
校外兼职教师占比 | ||||||
双师型占比 | ||||||
课程资源建设 | 课程标准完成情况 | 35 | 每学期 | |||
教学设计完成情况 | ||||||
课件、微课完成情况 | ||||||
信息化平台应用情况 | ||||||
教学 | 教学条件保障 | |||||
实训课占比 | ||||||
实验、实训开出率 | ||||||
课堂教学标准达成度 | 学生考试通过率 | 35 | 每学期 | |||
1+X证书获取率 | ||||||
学生评教情况 | ||||||
学生课堂参与度 | ||||||
出勤率 | ||||||
学生技能考核通过率 |
学生发展自诊表
诊断点 | 权重分配 | 采集频度 | 数值 | 自诊描述 | 存在问题与改进 | |
思想政治 |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15 | 每学期 |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追求真、善、美。 | ||||||
遵纪守法 | ||||||
道德品质 | 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 20 | 每学期 | |||
诚实守信 | ||||||
文明礼貌 | ||||||
遵守社会公德 | ||||||
具有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 | ||||||
奉献意识、参加公益活动 | ||||||
学习能力 |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 20 | 每学期 | |||
出勤率 | ||||||
信息化应用能力 | ||||||
学科考核等级 | ||||||
课堂表现 | ||||||
课外学习 | ||||||
专业与职业素养 | 专业理论知识 | 20 | 每学期 | |||
专业实践能力 | ||||||
职业道德与责任感 | ||||||
职业技能比赛 | ||||||
技能证获得 | ||||||
生活与社交能力 | 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 15 | 每学期 | |||
具备自理的生活技能 | ||||||
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 ||||||
具备正常的人际交往 | ||||||
参加社会实践能力 | ||||||
参加文艺活动 | ||||||
自我管理能力 | ||||||
身心健康 | 坚持体育锻炼 | 10 | 每学期 | |||
体育测评达标 | ||||||
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 ||||||
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